孙子兵法
我们很多人非常喜欢看反特、反间谍之类的电影或电视剧,比如《黑三角》《一双绣花鞋》《谍战1949》《暗战》《梅花档案》等等,这类影片悬念迭起,情节紧张,使我们认识到敌人的凶狠、狡诈的同时,更佩服我反特人员的机智、勇敢。但由此我们也可以看到情报工作对敌我双方的重要性,看到间谍和反间谍工作的重要意义。而2500多年前的著名军事家孙子就已经充分地认识到了这一点。
《孙子兵法》末篇共468个字,就是专门谈情报和间谍工作的。用现代的话讲,就是一部情报学。
孙子流传下来的书,只有《孙子兵法》这一部,他是否还写过其他的书,我们不得而知,即便有,也没有看到过。但是,只从《孙子兵法》这一部书的写作手法与技巧,就可以看出孙子是一位善于写作的人,语言修辞,逻辑结构非常强。他写东西非常注重以理服人,以事实为依据。他在《用间篇》中一开始,就表明自己的观点:我为什么要写这一章?
短短的38个字,先将打仗的费用算一算。意思是说,想打仗,容易吗?那是需要大把大把的钱的。孙子用了“千金”形容战争费用多。古代常以“千金”比喻开支大。千金有多少,古代是特指的。不是真正的指金子,而是指“铜”,在青铜器时代,“铜”是财富的象征。“千金”就是374斤重的铜。孙子从另一个角度表示,打仗是“伤财”的事情。
不仅伤财,打仗还折腾老百姓。一旦战争爆发,老百姓就消停不了,天天让战争折腾,连地里的庄稼都种不了。战争能影响到多少人?能影响到什么程度?孙子清楚,“兴师十万”,就要影响“七十万家”。这是个什么概念?介绍一下背景知识,大家就清楚了。
古代讲的就是:“普天之下,莫非王土;率土之滨,莫非王臣。”土地的大小、人口的多少是国家最重要的两件大事。所以,周朝时,就有了人口管理制度。当时,叫“版籍”,表明你已登记入册了。有版籍的人,叫做“编民”。通常五人为一户,即一家。有了户籍制度,国家还有征兵制度,而且很重要。穷国担心的大事是吃饭,富国担心的大事是安全。孙子所在的吴国地处江苏,当时的江苏并没有像现在这样成为全国最富庶的地区,但是也差不到哪儿去。因为,吴国是大诸侯国,既然是大国,哪能没有实力?所以,孙子敢放话,要打仗起码要10万的军队。没有实践,他不会这样说。春秋时期,各诸侯国征兵的方法是每户抽一人当兵。有10万军队,背后就有10万个家庭,即50万人。
但对于战争的影响可不仅是这50万人。孙子说,还有70万家不能正常生产,连地都种不了。如果每家按5口人算,共350万人。
有了这背景知识,就可以算出来孙子所说的战争“劳民”的程度:一旦打起出兵10万规模的战争,至少要有400万的老百姓遭受战争的影响。
战争既伤财,又劳民,成本大,费用多,但不打又不行。“兵者,国之大事”嘛,必要时,还是要打仗的。
那么,怎么才能减少战争对人们生命和社会财产的损害呢?孙子一方面提出了“不战而屈人之兵”的观点,最好是不通过交战就把敌人弄得服服贴贴。不过,要做到这一点,非常难!这是战争的最高境界,不是什么时候都能出现、什么人都能够做到的。
孙子不是个理想主义者,这一点,他看得非常清楚。他还真知道“扫帚不到,灰尘照例不会自己跑掉”的道理,在《孙子兵法》全篇中研究怎样才能花费最小的代价取得战争的胜利,然后班师回朝,弭兵生产。于是,在必须打仗才能战胜敌人的情况下,为了减少战争成本和费用,他提出一定要“知彼知己”,才能“百战不殆”。
“知彼知己”中,知彼与知己相比,知彼要难于知己。为什么?这是由于两种情况的来源渠道不同决定的。
知己,一般来说是正常渠道,通过正常的上传下达,就搞定全部情况。斯大林要了解自己军队的情况,一个电话让手下人送来就是了。至于对自己方面的情况数据怎样认识,那是智慧与体制问题,不是渠道问题。
但知彼不同,对方或敌方的情报或情况几乎全部是通过秘密渠道获得的。希特勒是不会主动向斯大林报告自己的真实实力的,因为他还没有笨到那种程度。苏军要想获得德国的情报,只能通过情报人员和渠道,采用特殊手段获取。
但是,知彼需要花钱,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情报经费、特务经费。有的时候,在情报方面花的钱还不少。有时,为了获取情报的需要,情报人员要天天花天酒地的生活,目的是把自己打扮得灰色一点,不引起他人的注意,或者引诱对方的有关人员出卖情报。古代的一些人对这个有看法。他们认为,打仗用钱天经地义,必须出,应该出!但是,你花天酒地的钱,怎么还要国家买单?
正是对这一思想,孙子给予了反驳:
爱爵禄百金,不知敌之情者,不仁之至也,非人之将也,非主之佐也,非胜之主也。(《用间篇》)
嚷嚷什么呀,在情报上,在了解敌人的情况方面,花这点钱算什么呀!这点钱比起一打仗就影响几百万老百姓的正常生活,花费千金的劳民伤财的局面,算得了什么!?不正是为了不劳民伤财,才必须花这点钱吗?
告诉你们,心疼这笔钱,而不愿意出这笔钱去了解敌情,最后因为没有掌握敌情,而导致战争失败,不仅是守财奴,而且是浑蛋到了极点,愚蠢到了极点。这种人就不配做军队的统帅,不配做国君的助手,不配做胜利的主宰者!
孙子这笔账算得好!好就好在,孙子算大账,不算小账。
算小账,只盯在情报费用上,而且多是盯在情报人员工作特点所需要的个别现象上,心烦气躁,心态阴暗。真的让他去花天酒地,可能就不嫌多了!
算大账,讲的是一个情报效益,往往是不能用金钱估量的。1941年6月22日,纳粹德国突然入侵苏联。德军以闪电战战术快速深入苏联领土。装甲部队以钳形方式推进,先孤立然后彻底摧毁苏军。德军北方集团军群向列宁格勒推进,南方集团军群则征服乌克兰和高加索高地,而中央集团军群则向莫斯科进发。苏军防线很快崩溃,德军逼近莫斯科。此时,莫斯科城下已无兵可调,其他战场也无法抽出兵力前来救援,莫斯科危在旦夕。实际上,当时苏联还有几十个师可以使用,但却不敢使用!为什么?因为,这些部队部署在苏联的亚洲地区,是为了对付希特勒的盟友日本可能的进攻的。但是,这时日本没有进攻苏联。不过,话说回来,现在没进攻,不等于没有不进攻的打算。苏联也怕被前后夹击,腹背受敌,所以不敢动这些部队。可是,莫斯科城下又吃紧,如果莫斯科被攻下,后果不堪设想。这时,最好是了解到日本人的真正意图,只要知道日本人的确不进攻,就可以放心地将部署在西伯利亚善于冬季作战的苏军调到西线,参加莫斯科保卫战。
于是,苏联情报机关派出了号称“谍王”的双料间谍佐尔格。为了让佐尔格的身份更加灰色,不引起日本情报机关的注意,并且便于佐尔格更顺利地工作,苏联情报机关在佐尔格身上投入很多——至少佐尔格花钱很冲,整天花天酒地。佐尔格花钱多,但是他的情报价值却是难以用金钱衡量的。当他把得到的日本超级机密——近期日本没有进攻苏联的计划——送到斯大林手中时,斯大林长长地吁了一口气,立即毫不犹豫地将部署在西伯利亚的苏军调到了莫斯科,在1941年11月7日那场著名的红场大阅兵后,直接开赴了战场!
莫斯科终于守住了!苏联保住了!这也为最终战胜法西斯奠定了基础。
这就是算大账!
孙子算的就是这样的大账!
所以,孙子在骂完这些不会算大账的蠢人后,又进一步强调说了解敌情的重要意义:
明君贤将,所以动而胜人,成功出于众者,先知也。先知者,不可取于鬼神,不可象于事,不可验于度,必取于人,知敌之情者也。
那些著名的将帅为什么会打仗,一出手就能打胜仗,战功赫赫?就在于他们先了解和掌握了敌人的情报,敌人的一举一动都在他的股掌之中。只有完全了解和掌握了敌人的动态,打起仗来才能庖丁解牛,游刃有余。
红军时期,条件非常艰苦,上到总司令,下到士兵,都是红米饭南瓜汤,一根扁担在肩上。但是,“毛主席用兵真如神”,这个“神”就是“料敌如神”,掌握敌人的决策思路!毛泽东在井冈山的山沟里,远在南昌或南京的国民党政府的决策思路他怎么会掌握?这全归功于一个人!
钱壮飞是我党打入国民党情报中枢的一个地下工作人员。1925年,经内弟介绍,他和夫人张振华在北京加入中国共产党。1928年,无意间考入一家无线电训练班。这个训练班,属于国民党新建的特务组织。钱壮飞考入训练班后很快显示出过人才华,又与特务头子徐恩曾是浙江湖州同乡,得到徐恩曾的赏识,经负责中央特科领导工作的周恩来的同意,担任了徐恩曾的机要秘书,打入了敌人的内部。
在敌特机关内,钱壮飞智取核心密码,破译了蒋介石下达的指令及其内部往来文电,使党中央的安全和红军作战得到重要保障。
1931年4月下旬,中共特科负责人顾顺章叛变,党中央面临被敌人一网打尽的危险。钱壮飞及时将这一情报送到上海的李克农处,使中央机关抢在敌人的大搜捕前迅速转移。周恩来等中央负责人后来多次说过,如果没有钱壮飞,我们这些人早就不在了。
钱壮飞自知身份暴露,转移上海后奉命进入中央苏区。徐恩曾害怕被追究,经疏通上司陈立夫和有关同僚,向蒋介石隐瞒了自己的秘书是共产党以及密码已经泄露之事。这样,国民党当局长期未更改密码。直至红军长征时,对敌侦察仍主要依靠无线电侦听,使得红军长征万里一次也未中埋伏,并总能选择敌人合围的薄弱部位跳出。一个小小的密码本,让山沟中的毛泽东用兵如神,为中国革命立下了大功!
古今一个理。孙子说,只要早早地了解和掌握了敌人情况,打仗还干嘛再去装神弄鬼,算命占卜了?他强调指出,了解敌情——知彼,不靠别的,就靠从熟悉敌人情况的人的嘴巴里得到。
拿我军为例,就要从像钱壮飞这样的人那里获得!
孙子算的这笔成本大账,无外乎告诉两个道理:
第一,知彼太重要。知彼的投入越大,作战的成本越小——知彼投入与作战成本成反比关系!
第二,分析问题,要算大账,不要算小账,要从战争全局上把握投入,该花的钱,一定要花到位;花小钱,就不用花大钱。打个比方,养车就要花钱,这谁都知道。有人为了省钱,在保养汽车方面比较抠门。时间长了,汽车磨损得厉害,最后让汽车的主要部件出了问题,于是要花大钱了。
生活中这种例子太多了!
《孙子兵法》末篇共468个字,就是专门谈情报和间谍工作的。用现代的话讲,就是一部情报学。
孙子流传下来的书,只有《孙子兵法》这一部,他是否还写过其他的书,我们不得而知,即便有,也没有看到过。但是,只从《孙子兵法》这一部书的写作手法与技巧,就可以看出孙子是一位善于写作的人,语言修辞,逻辑结构非常强。他写东西非常注重以理服人,以事实为依据。他在《用间篇》中一开始,就表明自己的观点:我为什么要写这一章?
短短的38个字,先将打仗的费用算一算。意思是说,想打仗,容易吗?那是需要大把大把的钱的。孙子用了“千金”形容战争费用多。古代常以“千金”比喻开支大。千金有多少,古代是特指的。不是真正的指金子,而是指“铜”,在青铜器时代,“铜”是财富的象征。“千金”就是374斤重的铜。孙子从另一个角度表示,打仗是“伤财”的事情。
不仅伤财,打仗还折腾老百姓。一旦战争爆发,老百姓就消停不了,天天让战争折腾,连地里的庄稼都种不了。战争能影响到多少人?能影响到什么程度?孙子清楚,“兴师十万”,就要影响“七十万家”。这是个什么概念?介绍一下背景知识,大家就清楚了。
古代讲的就是:“普天之下,莫非王土;率土之滨,莫非王臣。”土地的大小、人口的多少是国家最重要的两件大事。所以,周朝时,就有了人口管理制度。当时,叫“版籍”,表明你已登记入册了。有版籍的人,叫做“编民”。通常五人为一户,即一家。有了户籍制度,国家还有征兵制度,而且很重要。穷国担心的大事是吃饭,富国担心的大事是安全。孙子所在的吴国地处江苏,当时的江苏并没有像现在这样成为全国最富庶的地区,但是也差不到哪儿去。因为,吴国是大诸侯国,既然是大国,哪能没有实力?所以,孙子敢放话,要打仗起码要10万的军队。没有实践,他不会这样说。春秋时期,各诸侯国征兵的方法是每户抽一人当兵。有10万军队,背后就有10万个家庭,即50万人。
但对于战争的影响可不仅是这50万人。孙子说,还有70万家不能正常生产,连地都种不了。如果每家按5口人算,共350万人。
有了这背景知识,就可以算出来孙子所说的战争“劳民”的程度:一旦打起出兵10万规模的战争,至少要有400万的老百姓遭受战争的影响。
战争既伤财,又劳民,成本大,费用多,但不打又不行。“兵者,国之大事”嘛,必要时,还是要打仗的。
那么,怎么才能减少战争对人们生命和社会财产的损害呢?孙子一方面提出了“不战而屈人之兵”的观点,最好是不通过交战就把敌人弄得服服贴贴。不过,要做到这一点,非常难!这是战争的最高境界,不是什么时候都能出现、什么人都能够做到的。
孙子不是个理想主义者,这一点,他看得非常清楚。他还真知道“扫帚不到,灰尘照例不会自己跑掉”的道理,在《孙子兵法》全篇中研究怎样才能花费最小的代价取得战争的胜利,然后班师回朝,弭兵生产。于是,在必须打仗才能战胜敌人的情况下,为了减少战争成本和费用,他提出一定要“知彼知己”,才能“百战不殆”。
“知彼知己”中,知彼与知己相比,知彼要难于知己。为什么?这是由于两种情况的来源渠道不同决定的。
知己,一般来说是正常渠道,通过正常的上传下达,就搞定全部情况。斯大林要了解自己军队的情况,一个电话让手下人送来就是了。至于对自己方面的情况数据怎样认识,那是智慧与体制问题,不是渠道问题。
但知彼不同,对方或敌方的情报或情况几乎全部是通过秘密渠道获得的。希特勒是不会主动向斯大林报告自己的真实实力的,因为他还没有笨到那种程度。苏军要想获得德国的情报,只能通过情报人员和渠道,采用特殊手段获取。
但是,知彼需要花钱,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情报经费、特务经费。有的时候,在情报方面花的钱还不少。有时,为了获取情报的需要,情报人员要天天花天酒地的生活,目的是把自己打扮得灰色一点,不引起他人的注意,或者引诱对方的有关人员出卖情报。古代的一些人对这个有看法。他们认为,打仗用钱天经地义,必须出,应该出!但是,你花天酒地的钱,怎么还要国家买单?
正是对这一思想,孙子给予了反驳:
爱爵禄百金,不知敌之情者,不仁之至也,非人之将也,非主之佐也,非胜之主也。(《用间篇》)
嚷嚷什么呀,在情报上,在了解敌人的情况方面,花这点钱算什么呀!这点钱比起一打仗就影响几百万老百姓的正常生活,花费千金的劳民伤财的局面,算得了什么!?不正是为了不劳民伤财,才必须花这点钱吗?
告诉你们,心疼这笔钱,而不愿意出这笔钱去了解敌情,最后因为没有掌握敌情,而导致战争失败,不仅是守财奴,而且是浑蛋到了极点,愚蠢到了极点。这种人就不配做军队的统帅,不配做国君的助手,不配做胜利的主宰者!
孙子这笔账算得好!好就好在,孙子算大账,不算小账。
算小账,只盯在情报费用上,而且多是盯在情报人员工作特点所需要的个别现象上,心烦气躁,心态阴暗。真的让他去花天酒地,可能就不嫌多了!
算大账,讲的是一个情报效益,往往是不能用金钱估量的。1941年6月22日,纳粹德国突然入侵苏联。德军以闪电战战术快速深入苏联领土。装甲部队以钳形方式推进,先孤立然后彻底摧毁苏军。德军北方集团军群向列宁格勒推进,南方集团军群则征服乌克兰和高加索高地,而中央集团军群则向莫斯科进发。苏军防线很快崩溃,德军逼近莫斯科。此时,莫斯科城下已无兵可调,其他战场也无法抽出兵力前来救援,莫斯科危在旦夕。实际上,当时苏联还有几十个师可以使用,但却不敢使用!为什么?因为,这些部队部署在苏联的亚洲地区,是为了对付希特勒的盟友日本可能的进攻的。但是,这时日本没有进攻苏联。不过,话说回来,现在没进攻,不等于没有不进攻的打算。苏联也怕被前后夹击,腹背受敌,所以不敢动这些部队。可是,莫斯科城下又吃紧,如果莫斯科被攻下,后果不堪设想。这时,最好是了解到日本人的真正意图,只要知道日本人的确不进攻,就可以放心地将部署在西伯利亚善于冬季作战的苏军调到西线,参加莫斯科保卫战。
于是,苏联情报机关派出了号称“谍王”的双料间谍佐尔格。为了让佐尔格的身份更加灰色,不引起日本情报机关的注意,并且便于佐尔格更顺利地工作,苏联情报机关在佐尔格身上投入很多——至少佐尔格花钱很冲,整天花天酒地。佐尔格花钱多,但是他的情报价值却是难以用金钱衡量的。当他把得到的日本超级机密——近期日本没有进攻苏联的计划——送到斯大林手中时,斯大林长长地吁了一口气,立即毫不犹豫地将部署在西伯利亚的苏军调到了莫斯科,在1941年11月7日那场著名的红场大阅兵后,直接开赴了战场!
莫斯科终于守住了!苏联保住了!这也为最终战胜法西斯奠定了基础。
这就是算大账!
孙子算的就是这样的大账!
所以,孙子在骂完这些不会算大账的蠢人后,又进一步强调说了解敌情的重要意义:
明君贤将,所以动而胜人,成功出于众者,先知也。先知者,不可取于鬼神,不可象于事,不可验于度,必取于人,知敌之情者也。
那些著名的将帅为什么会打仗,一出手就能打胜仗,战功赫赫?就在于他们先了解和掌握了敌人的情报,敌人的一举一动都在他的股掌之中。只有完全了解和掌握了敌人的动态,打起仗来才能庖丁解牛,游刃有余。
红军时期,条件非常艰苦,上到总司令,下到士兵,都是红米饭南瓜汤,一根扁担在肩上。但是,“毛主席用兵真如神”,这个“神”就是“料敌如神”,掌握敌人的决策思路!毛泽东在井冈山的山沟里,远在南昌或南京的国民党政府的决策思路他怎么会掌握?这全归功于一个人!
钱壮飞是我党打入国民党情报中枢的一个地下工作人员。1925年,经内弟介绍,他和夫人张振华在北京加入中国共产党。1928年,无意间考入一家无线电训练班。这个训练班,属于国民党新建的特务组织。钱壮飞考入训练班后很快显示出过人才华,又与特务头子徐恩曾是浙江湖州同乡,得到徐恩曾的赏识,经负责中央特科领导工作的周恩来的同意,担任了徐恩曾的机要秘书,打入了敌人的内部。
在敌特机关内,钱壮飞智取核心密码,破译了蒋介石下达的指令及其内部往来文电,使党中央的安全和红军作战得到重要保障。
1931年4月下旬,中共特科负责人顾顺章叛变,党中央面临被敌人一网打尽的危险。钱壮飞及时将这一情报送到上海的李克农处,使中央机关抢在敌人的大搜捕前迅速转移。周恩来等中央负责人后来多次说过,如果没有钱壮飞,我们这些人早就不在了。
钱壮飞自知身份暴露,转移上海后奉命进入中央苏区。徐恩曾害怕被追究,经疏通上司陈立夫和有关同僚,向蒋介石隐瞒了自己的秘书是共产党以及密码已经泄露之事。这样,国民党当局长期未更改密码。直至红军长征时,对敌侦察仍主要依靠无线电侦听,使得红军长征万里一次也未中埋伏,并总能选择敌人合围的薄弱部位跳出。一个小小的密码本,让山沟中的毛泽东用兵如神,为中国革命立下了大功!
古今一个理。孙子说,只要早早地了解和掌握了敌人情况,打仗还干嘛再去装神弄鬼,算命占卜了?他强调指出,了解敌情——知彼,不靠别的,就靠从熟悉敌人情况的人的嘴巴里得到。
拿我军为例,就要从像钱壮飞这样的人那里获得!
孙子算的这笔成本大账,无外乎告诉两个道理:
第一,知彼太重要。知彼的投入越大,作战的成本越小——知彼投入与作战成本成反比关系!
第二,分析问题,要算大账,不要算小账,要从战争全局上把握投入,该花的钱,一定要花到位;花小钱,就不用花大钱。打个比方,养车就要花钱,这谁都知道。有人为了省钱,在保养汽车方面比较抠门。时间长了,汽车磨损得厉害,最后让汽车的主要部件出了问题,于是要花大钱了。
生活中这种例子太多了!
- 上一个:《孙子兵法》讲堂:迂直之计
- 下一个:《孙子兵法》换个视角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