请百度搜索孙氏文化商务研究会找到我们!

孙氏源流

太原中都孙氏渊源考

文字:[大][中][小] 手机页面二维码 2017/5/2     浏览次数:    
  根据《新唐书·宰相世系表》载:孙武之子“明生膑,膑生胜,字国辅,秦将。胜生盖,字光道,汉中守。生知,字万方,封武信君。知生念,字甚然,二子:丰、益。益字玄器,生卿,字伯高,汉侍中。生凭,字景纯,将军。二子:届、询字会宗,安定太守。二子:鸾、骐。鸾生爱居,爱居生福,为太原太守,遇赤眉之难,遂居太原中都。”孙武的十三代后裔,东汉的孙福由是定居太原中都,其孙氏族人在太原中都开始兴盛。《后汉书·独行列传》的刘茂传中,确有太原太守孙福遇赤眉之难的具体记载。
  不过,有谓《新唐书·宰相世系表》皆承用私家谱牒,多有谬误。那么这一太原太守孙福的家世可靠吗?据有关学者的考证,孙武的生年应在公元前557-535年之间,我们以其中间数公元前546年为准。而赤眉起义在王莽天凤五年,即公元18年,这样,从孙武到孙福共14辈人,相隔564年,平均每代相差40多年。这在古代社会是无法让人认可的,哪怕是现代社会世代晚婚晚育恐怕也做不到。我们以一般25-30年为一代计算,孙武与孙福之间应相隔19-23代才较为合理。相差距离如此之大,所以这一将太原孙氏作为孙武后代的世系肯定是不可信的。
  唐林宝的《元和姓篡》中,主要记录了八个孙氏的郡望,其中乐安、东莞、吴郡富春(富阳)、清河、洛阳五个,明确记载为孙武或孙膑之后:而太原中都、河东、华原三个,并没有孙武或孙膑之后的记载。其“太原中都”后记:“汉西河太守会,十一代孙资,……会宗裔子福为太原太守,遇赤眉难,遂家焉。”看来,孙福徙居太原,开辟孙氏郡望的记载是一致的。但是其祖上是否为山东乐安孙氏,或者为浙江富春孙氏,亦即是否为孙武的后人,是需要重新考稽的。
  《元和姓篡》中所谓的汉西河太守孙会,不见古籍记载;而后的“会宗”,《汉书·杨恽传》中载,汉宣帝时有一个“安定太守西河孙会宗,”与《新唐书·宰相世系表》中孙福之曾祖父孙询“安会宗,安定太守”,可能为同一人。史称孙会宗“知略士也”,曾与平通侯杨恽书,以谏戒其行为,五凤四年(前54年),杨恽坐罪被杀,孙亦因此免官,这时的孙会宗可能在40岁上下。他是孙福的曾祖父,四辈人相差110年左右,平均每辈28岁。孙资为曹魏时显宦,魏国建立时(公元220年),孙资已历任县令、参丞相军事诸职。这样,孙会宗与孙资相隔11代310年左右,平均第代相差也是28年,都比较合适。所以《元和姓篡》中的“汉西河太守会”,应改正为“汉安定太守西河会宗”。
  可以说,西河人孙会宗是太原中都孙氏之祖。那么“西河”在哪里呢?据复旦大学历史地理研究所《中国历史地名辞典》“西河”条的解释,汉代以前,它即可指黄河的某河段:或指今山西、陕西间的河段,或指今宁夏、内蒙古间的河段,或指流经今河南东北部的河段;也可指某一地区:或是魏国境内的黄河附近地区,或是春秋卫国西境黄河沿岸地区,后者即今河南浚县、滑县及其迤南、迤并一带。这些地方与山东乐安、浙江富春都不搭界,或者说离得太远了。而其中河南东北部河段,即今河南濮阳、浚县、滑县、汲县一带,正是卫国孙氏的发祥地及其迁徙地,如果说孙会宗是卫国孙氏的后裔,恐怕不应算空穴来风吧。
  《千唐志斋藏志》中,五代孙汉筠墓志铭所记最为清楚:“公讳汉筠,其先出自周文之子康叔,封于卫。王武公子惠孙为卫上卿,因以氏焉。乐安郡汉安定太守会宗之裔矣,近世徙太原,今为太原人也。”它太原孙氏的渊源上溯为卫国孙氏,估计也应有所根据。1991年在山东郓城附近发现的康熙七年(公元1698年)所修《孙氏族谱》,其《孙子谱序》为当时的郓城县令所撰写,据这位县太爷的考证,“孙氏周康叔,为卫上卿,以字为氏,望出太原。”其他如《余姚孙境宗谱》“分迁记”亦谓:“在河南、山西者为太原孙,卫武公之子惠孙之后。”
  所以太原中都孙氏应是卫国孙氏的后裔。
返回上一步
打印此页
[向上]